港式茶餐廳崛起潮

進店後,播放着上世紀八十年代流行的粵語歌;裝修上,看得出盡了力滿足顧客拍照發朋友圈的需求。

筆者留意到,在內地網購平台及美妝網站中,不少商品均有使用「港式」一詞作營銷手法。早於七十年代香港經濟增長迅速時期,粵語流行曲和電影劇集等令本土文化意識冒起,八九十年代香港影視業的輝煌,令不少內地民眾對港式文化深感興趣。作為呼應港式文化的最佳產物,港式茶餐廳也在內地應運而生。1990年代,香港茶餐廳紛紛北上,進軍內地市場。

第一站是緊鄰的廣州。原本就有飲早茶習慣的廣州人對港式茶餐廳的接受度頗高,早在2003年,廣州人梁國強創辦了「表叔茶餐廳」後,「表哥」、「表妹」等品牌茶餐廳亦先後創立。

又以上海為例,1998年開業的新旺茶餐廳讓港式茶餐廳的概念植根於上海人的生活中,從而讓人們在傳統港式飲食中感受到香港人的獨有生活方式。

最早一批由香港來滬發展的港人表示,平民化的茶餐廳因為裝潢方式能傳遞香港特有的文化韻味,所以愈做愈火。

據翠華控股有限公司招股章程的數據顯示,截至2011年,中國內地的連鎖茶餐廳市場銷售收入增至71億人民幣,同年的調查發現,中國內地共有3,728家茶餐廳。

近年內地的港式茶餐廳更把餐廳裝修得極具「港味」,從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招牌、繁體字的海報,到刻意走平民風的格調,無一不在宣示它們有多「香港」。

不過,內地的茶餐廳亦順應當地的消費習慣作出了調整,例如通過手機,以二維碼付款及預訂座位,運作和服務跟足當地。

同一時間,香港茶餐廳亦受到內地文化的影響:翠華餐廳進軍內地市場時,港式茶餐廳僅有卡座,翠華卻發現客人擠在卡座裡坐得不舒適,於是逐步開始在香港門店中增設圓桌與單獨包廂,狹窄的茶餐廳變得高檔起來,這定位也幫助翠華打開了內地市場。由此可見,港式茶餐廳因為兩地文化不同而作出調適,不斷改變和融合,至於在未來會如何發展,仍然值得期待。

Previous post 留家抗疫 氣炸鍋健康煮食新靈感
Next post 從人口、土地和經濟看看日本地產的發展潛力